作为村里的带头人,如何为群众带好班、服好务,当好群众的贴心人,我有以下的思考和体会与同志们一起交流、共勉。
一、建贴心队伍。要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,首先要有一支好的队伍。如何建设一支与群众心贴心的队伍,我认为要做到三点。一是要以党的理论武装队伍。我村每月定期利用市民学校、道德讲堂、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,重点进行群众观念、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纪律教育,打牢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。二是要以组织纪律约束队伍。村制定了严明的工作管理制度,对工作职责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。同时,严格落实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的工作责任制,促使每位村干部把心思放在想事干事上,把眼睛盯在群众疾苦上,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、服好务。三是要以模范形象带动队伍。“喊破嗓子,不如甩开膀子”。参加工作近20年来,我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,担任村支部书记后,我更加注重以身示范,凡事想在前,干在前,以自身作标杆,用行动来指挥。在我的带动下,村干部队伍同心同德,合心合力,一门心思为群众谋福祉、促发展。
二、办贴心实事。村民最关心三件事:“兜里有没有票子、出门有没有面子、发展有没有路子”。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,我积极宣传、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,并用好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,让村民得到了实惠。一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。立足自有优势,我村已发展环保砖厂、农庄、建筑公司等各类民营企业8家,年收入都在300万以上,安排剩余劳动力180人就业。特别是农家乐的快速发展,大大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,促成了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,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。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按照市、区相关文件精神,我村多措并举,完成了刘中组、汪家组、西文组等4条道路硬化工程和汪家组、西文组、赶山组等6个组4口山塘的清淤加固、护坡等附属工程,有效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和多种生产用水需求。我们主动与区城管局协调,实现了全村道路全部亮化。三是加强村居环境整治。积极构建“户集、村收、乡运”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,已实现对全村道路、自然屋场的全天候清扫保洁。同时新增环卫经费15万元,更换了破损垃圾箱等基础设施,并以房屋为单位新购置了550个垃圾桶,有效提高了垃圾收集效率。做到了村容整洁有序,增强了村民的舒适感和归属感。
三、做贴心服务。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老百姓的口碑从哪里来?就从服务群众中来。服务群众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,还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,既让群众感到贴心,也让组织感到放心。在赶山南路建设施工初期,一些历史遗留山界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有些村民担心施工结束后得不到土地补偿款,于是有两个组的村民时常到现场阻工。当知情况后,我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劝说,并当场表态,村委会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。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后,村民们陆陆续续离开了施工现场。为了兑现承诺,我变“开门办公”为“上门服务”,积极主动与区赶山南路建设项目指挥部、区国土局等部门联系,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,终于把遗留多年的山界问题妥善处理,确保了群众满意、施工顺利。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。我村龙山组有这么一个特殊家庭,老大、老二中年患精神病,生活非常困难。周边的村民说,要是他俩接受治疗的话,起码生活可以自理。走访中,我把周边邻居反映的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。回到办公室,马上要民政专干到区医保中心帮他们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,并在周一的例会上提出,由村委会出钱送两兄弟去市康复医院接受治疗,提议获得一致通过。于是我按财务规定领了钱,叫了车,把兄弟两人送到医院,并帮忙他们办好了住院手续。
做群众的贴心人是我永恒的追求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把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,竭尽自己的忠诚与力量,带领党员干部把村集体建设得更加美丽,为群众谋求更多的幸福。
来源:郭镇乡畈中村党支部
作者:刘备生
编辑:付开